文化石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实现低碳化发展!
发布时间:2015-05-25 10:10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文化石产业转型升级,走创新发展、高端发展、绿色发展的内涵提升之路,促进文化石业可持续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竞争力日益增强。 低碳方面:按照“全封闭、大循环、再利用”的思路,大力发展文化石循环经济。
一是清洁化生产。制定文化石清洁规范,并将其列入近海水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加强对石粉产生、压滤、堆放、运输和填埋等环节的环保执法,三年来关闭600多家“三无”文化石企业及染板厂,停电停产整治1500多家违法排污企业。目前,全市持证经营的文化石企业均已实现污水零排放,文化石业能耗比其他产业平均降低40%,基本消除文化石业造成的环境污染。
二是集约化利用。引进中节能石粉利用项目、北京昌和国际石粉综合利用项目,鼓励企业自主开发石粉碎石利用技术,将其制成环保新型墙材、人造岗石、石拼油画等市场畅销产品。全市共有135家石粉碎石综合利用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1家,拥有5个省级文化石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园区),年利用石粉100万吨、碎石110万吨,利用率分别达65%和90%,成为全省仅有的两个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市之一。
近年来,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取得一定成效。各地区在文化石发展中对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通过治理整顿、企业整合、关闭小矿山和小加工厂,对资源破坏与浪费、生态环境破坏起到较大的抑制作用。大中型文化石加工企业基本实现了废水的循环利用和处理后的达标排放。文化石加工产生的边角料、废渣综合利用技术取得突破,以边角料加工制造的人造石、文化石马赛克产品成功投放市场,并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以文化石锯切及抛光产生的废渣和石粉为原料,开发的建筑砌块、砖等产品已实现规模化生产。云浮等地采用废料定点排放、专业队伍清理,对解决当地文化石加工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起到重要作用。
在看到我国文化石行业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与意大利、西班牙等国际文化石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我国文化石业粗放型发展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企业数量多,产业集中度低,小作坊式的生产经营模式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多数企业管理薄弱、创新能力不强,行业总体效益不高,产品质量、档次还有差距,在一些国际高端建筑工程中市场占有率不高。部分地区在引导产业发展上存在一定盲目性,缺少科学的总体规划,重视眼前,忽视中长期发展,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造成行业形象不佳。文化石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水平不够,制约了产品市场开拓。概括而言,我国文化石业对资源的控制力不强,技术创新能力不高,与环境的亲和力较差,市场营销能力较低,全行业大而不强,缺少核心竞争力。
文化石的碳足迹主要受文化石制造工艺、运输、废料量的影响。中国文化石企业若能主动迎合“碳足迹”的要求,通过技术创新和供应链优化应对挑战,必能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推动中国文化石产业的高端化发展。
那么,如何给文化石产品贴上“碳标识”呢?SGS 可以指导企业进行“碳”项目中相关数据的收集,并根据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碳足迹计算,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企业进行碳减排并实现成本降低。企业也可以购买碳信用额进行“碳补偿”。SGS 可以为企业颁发结果报告,并指导其贴上“碳足迹”、“碳减排”或“碳中和”三类标识,即“碳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