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下一页
陈奕威: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
发布时间:2015-05-20 10:42

惠州低碳生态发展经验获全省推介。在昨日召开的全省推进珠三角“九年大跨越”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奕威代表惠州作了《落实低碳生态规划 推动惠州绿色发展》的经验发言。

“近年来,我市不断强化理念、规划、文化‘三个引领’,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陈奕威在发言中说,我市在全省较早制定实施低碳生态规划,把绿色生态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发展、土地利用等规划编制中,推动形成“一城三组团”的绿色城乡发展格局,构建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等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发展集约的绿色产业体系。

“我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创新驱动为抓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陈奕威说,一是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产业,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二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全面启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六大行动”,加快推进环大亚湾新区、潼湖生态智慧区两大引擎建设,大力推进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三是加快转型升级,推动产业低碳化发展。大力推进建材、电力等高碳产业和鸿海精细化工基地等12个园区低碳化改造。

陈奕威说,践行低碳生态,推动绿色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不断创新载体,持续开展绿色创建。一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着力推进生态景观林带、森林碳汇等“四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推进“森林进城、公园下乡”,着力打造罗浮山、南昆山、象头山“三大绿屏”,西湖、红花湖、金山湖“三大绿肺”,潼湖湿地公园、惠州海洋生态公园、考洲洋海洋生态公园 “三大绿肾”。二是创建“国家生态市”。大力整治工地扬尘,实现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一镇一厂”,创新开展美丽乡村清洁先行、清水治污、绿满家园“三大行动”。三是创建“水生态文明试点市”。计划投入100亿元、用5年时间整治市区14条河涌,掀起了市、县、镇、村四级联动整治河涌的高潮。

“守住绿色底线要靠法治红线,我市探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轨道。”陈奕威表示,具体要把好“三个关”,即把好“准入关”,出台全市招商选资环保指引和企业投资管理 “负面清单”,严格执行“三个限批”和“三个一律不批”。把好“监管关”,制定实施《环境违法行为公众有奖举报管理办法》,对各类环保违法行为“零容忍”。把好“考评关”,将污染物总量减排、森林覆盖率等生态指标纳入县(区)党政正职责任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各地各部门践行低碳生态理念,推动绿色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