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伯云:创新铸就辉煌(名人专访)
发布时间:2018-06-19 08:41
  黄伯云院士近影

  3月28日上午,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在2004年度国家三大科技奖颁奖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红灿灿证书,结束了该奖项连续6年空缺的历史。
黄伯云院士和远在长沙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课题组60多名成员心潮澎湃,激动万分。20年的努力,7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拼搏,终于铸就了今日的辉煌。
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研究成功,使我国成为继英、法、美之后第四个拥有生产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国家,标志着我国在上述领域跨进世界前沿。
●“我的根在中国!”
飞机的起降和滑行离不开刹车副。目前,国际上使用的航空刹车副有金属盘和炭/炭盘两种,用炭/炭复合材料制造的炭盘,具有重量轻、性能好、耐高温、寿命长等特点,使用寿命是金属传统材料的4倍,重量是金属传统材料的1/4,被西方国家称为“黑色的金子”。八十年代中期,美、英、法3国已生产出该材料,垄断着生产制备技术。多年来,我国大量的飞机依靠进口。这些飞机所采用的炭/炭复合刹车装置是消耗性器材,全部依赖进口,每年国家要花费大量外汇,而且还得受制于人。
尽快掌握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成为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技术课题,也牵动着中南工业大学一批教授、专家的心。1986年,当时的中南工业大学粉末研究所就着手这一重大技术的准备工作。
黄伯云,1969年从中南工业大学的前身中南矿冶学院毕业后,留校从事材料科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1980年赴美国留学。在美国的8年里,他先后完成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的学习,相继发表10多篇有重大影响的学术论文,受到美、日、法等国科学家的高度评价。1988年,黄伯云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后,美国一些大公司、大学和科研机构争相高薪聘请他去工作,并许诺帮他及全家拿到“绿卡”。当时,他的妻子和女儿都到了美国,女儿渴望继续在美学习。面对着祖国和个人利益的选择,黄伯云说:“我的根在中国!”1988年5月,黄伯云义无反顾地回到岳麓山下的母校中南工业大学。
九十年代初,他投入炭/炭复合航空制动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将60多名材料、化学、冶金、机械、电子、航空等6大类的工程技术人员吸引进课题组。
●放手进行技术创新
炭/炭航空制动材料是以炭纤维为增强体、炭为基体的先进复合材料。炭纤维好像钢筋混凝土的钢筋,碳原子好像钢筋混凝土的水泥、砂石。炭纤维只有人的头发丝的1/10粗,碳原子则看不见、摸不着。制备过程需要难以计数的碳原子有序排列在炭纤维之间,并使排列结构、过程可控制,技术难度难以想象。掌握这项技术的几个国家对该技术实行严密封锁和高度保密。
黄伯云率领的课题组成员咬紧牙关,查阅了大量的与炭/炭复合制动材料密切相关的文章、资料。当时,世界制造炭/炭复合材料的生产都是采用均温式炉。炭/炭复合材料的工业生产实验炉,究竟是采用均温式炉,还是梯度式炉?均温式炉,设备简单,沉积速度慢,已经明显落后,但它是一项成熟的技术。热梯度炉,当时只能应用于航天制动材料,不能用于生产航空制动材料,但它容易应用于工业生产。采用它,存在巨大风险。经过反复的权衡,黄伯云觉得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应该以国家利益为重,抛开个人得失,敢于为祖国的强大进行技术创新!他说:“发现人家的技术并不是最先进的,还要跟着人家后面走,即使成功了,只会永远落后。为了国家,我们要敢于技术创新,敢于冒险,即使失败也在所不惜。”
经过几年努力,课题组终于攻克一系列难题。2003年1月20日、2003年9月20日,他们研制的某型号大型客机国产炭/炭刹车副装机试飞先后成功。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中南大学研制成功的炭/炭刹车副使用强度提高30%,耐磨性提高10%,综合成本降低21%。而且在此过程中,共形成11项国家专利,其中已授权9项,同时研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6大类30多台套成套关键工艺设备。
●抢时间加快研究进度
夏天,长沙的室外温度常常在38—39摄氏度,实验室没有空调,实验炉内的温度在1000多摄氏度以上,实验室的温度在45摄氏度以上。课题组的成员舍不得用有限的经费为办公室、实验室买一台空调,冒着酷暑坚持研究。
作为项目主帅,黄伯云年过半百,肩负国家“863”高新材料领域委员会主任、中南大学校长等职,每天工作时间平均达12个小时,时常通宵达旦。2000年夏的一天,医生刚给他做完肠内小肿瘤切除手术,他就马上赶回学校,投入炭/炭复合材料的实验。突然,他感到腹部胀痛,裤腿湿润。到卫生间一看,原来是肛门出血,鲜血染红了两腿。他到医院作了简单处理后,不顾医生要他卧床休息的要求,立即返回实验室工作。课题组的同事劝他回家休息,他说:“国外炭/炭复合材料研究形势逼人,我们必须抢时间加快研究进度。”
为早日研制出炭/炭复合材料,课题组60多名成员人人讲大局、讲团结、讲奉献、讲创新。1997年7月,课题组易茂中教授和蒋建纯老师到全国各地调研制造炭/炭复合材料的实验设备,奔波20多天,几乎跑遍了半个中国。在西安,所住招待所停电,又恰遇自来水停水,年过半百的蒋建纯中暑病倒了。他们知道,课题组正焦急地等待着他们归来,没有他们的设备调研报告,课题组无法着手研究。为尽快返回长沙,他们等不及订火车卧铺票,买两张站票就上了火车。车厢闷热难耐,蒋建纯一路呕吐不止。回到长沙,他俩立即与课题组成员投入设备研制的起草工作,为研究工作赢得了时间。
团队精神结出丰硕的果实。2003年12月,中南大学获得中国民航总局颁发的第一个大型飞机炭/炭刹车副零部件制造人批准书,同时,获得航天产品工艺定型书,中南大学生产的该产品开始在飞机上批量应用。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3月29日 第二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