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项战略性全局任务,意义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保险业是金融业和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经济补偿、社会管理和资金融通功能,是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管理风险、稳定增长、调整结构和保障民生的重要手段,在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已经和正在发挥重要作用,而且未来大有可为。对于保险行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首先是加快自身发展方式转变,这既是贯彻十八大精神、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解决行业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与问题的客观需要,更是完善保险市场体制,实现保险强国、让保险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必然要求。如何在历史的变革中实现由粗放型经营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营增长方式转变,已成为保险同仁们共同探讨的课题,笔者就此谈点粗浅认识。
一、保险业经营增长方式的含义及界定
要转变保险业经营增长方式,首先要弄清经济增长方式的特定含义。所谓经济增长,它的外延主要指数量和规模的扩大,内涵指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它们是质和量的辩证统一。经济增长方式的本质内容是生产要素的分配形式和使用方式,它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方式。粗放型增长方式主要是指依靠生产要素数量的扩张实现经济增长,换句话说,产出的增长主要靠扩大资本、劳动的投入,而不靠技术的改进,从而产出的增长与投入增长相比,是相对低下的一种增长方式。而集约型增长方式主要是依靠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实现经济增长,也就是产出的增长主要靠革新工艺、改进设备、挖掘企业内部潜力,而不靠扩大资本和劳动的投入。具体到保险业来说,就是控制人员增长、减少投入,增加效益险种,强化内部管理,搞好优质服务,提高经济效益,来实现保险业集约型增长方式。显然,保险业高投入、低产出、低效益的增长,即为粗放型增长方式;投入少、产出高、效益好的增长,即为集约型增长方式。
二、保险业向集约型经营增长方式转变的客观必然性
我国保险业恢复以来,虽然业务规模迅速扩大、人员机构不断增加,但经营管理水平、职工业务素质、科技含量、险种结构以及保险资源的合理配置等方面仍处于低水平状态,呈现出经营质量不高,高保费、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其弊端主要表现在:
(一)片面重视保费收入,忽视经营效益,把保费收入的多少作为衡量企业经营效果好坏的唯一标准,一切围绕保费转,而不考虑效益的好坏。
(二)管理方式落后、机构设置臃肿、费用开支大、效率低下,致使许多公司入不敷出,连年亏损,负担沉重。
(三)人员增长过快、素质提高缓慢,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和不干一个样的机制仍存在,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机制难以形成。
保险业所呈现出的这些弊端,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保险法》的颁布实施以及保险市场主体多元化进程的加快,对保险业实现集约化经营转变提出了客观要求。如果保险业继续实行粗放型经营,企业就没有生机和活力,发展就没有后劲,效益就不会提高,必将被历史所淘汰。因此保险业要克服弊端,抛弃粗放型增长方式,实现向投入少、效益高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就必须按照国家—市场—企业这种新的经济运行体制来经营;就必须按照《保险法》的要求来发展业务;就必须以优质高效的服务、严格的管理、过硬的干部职工素质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这是我国保险业实现向国际保险业接轨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保险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向集约化转变的必由之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三、保险业实现向集约型经营增长方式转变的途径
(一)更新观念。先进的思想是实现经营增长方式转变的先导,目前,我国保险业改革已经到了深水区,也就是说,当前保险业的改革已经到了爬坡过坎的阶段。这个时期,如果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更新,不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而转变,经营增长方式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就是一句空话。当前,保险业界一些人士仍错误地认为,转变增长方式的目的仍然是要业务高速发展,仍然是增设岗点、增加人员、广开代办网点等。这些片面认识若不尽快纠正,必然阻碍增长方式的迅速转变。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深入学习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真学习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提高认识,以适应增长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同时,保险从业者应理直气壮地讲经营质量和盈利,牢固树立效益第一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增强实力,逐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竞争的需要。
(二)提高人员素质。企业三大要素中,人才处于首要地位。所以,保险企业尽快强化内部人员综合素质,是实现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基础。从目前情况看,保险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一般说来相对偏低。从员工的来源看,复员退伍军人、外系统调入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的比例各占1/3,而大中专毕业生中保险专业毕业生只占职工总数12%左右。况且员工中具有大中专第一学历的人员比例较少,取得第二学历的人员所学专业与保险专业对口的只占3%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员工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转变增长方式是变粗放型为集约型经营,而集约型经营的特点是精简、高效、快捷。这就要求保险业控制增长总量,调整人员结构;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加大内部人事、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全员培训,只有这样,人才素质才能提高,才能适应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三)科学管理。科学管理是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环节。当前,保险企业应从以下8个方面加强科学管理:
1.在风险管理上,进一步明确各级风险管理的职责,并建立和健全验标、核险制度。
2.在业务管理上,要健全流程中各个环节的规范化操作规程,对主要业务险种做到单证、条款、基准费率等基本统一。
3.在经营方式管理上,实现经营手段电子化,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加强深层次的开发和广泛利用。
4.在财务管理上,逐步推行按险种核算的经营管理方式,努力降低经营成本,严格审批制度,集中财务管理权限。
5.在资产管理上,要建立以提高资产质量为中心的资产考核制度,以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虚盈实亏。
6.在人事管理上,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科学地配置、使用人才,实行以岗定人,定编定责,公开竞聘,真正做到干部能上能下,充分发挥和调动人员的积极性。
7.在机构管理上,要打破行政区域界线,减少设置机构的成本,按照“效益第一”的原则来理顺系统内部机构。
8.在价格管理上,制定出一整套考核制度,把利益、竞争、激励、约束等机制引入管理,变静态型管理为动态型管理,变机关散漫型为经营效率型,真正达到管理出效益的目的。
(四)搞好优质服务。优质服务是转变增长方式的基本功。谁赢得了客户的信赖,谁就有了市场,保险业务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就有了广阔的前景。因此,保险业要实现经营增长方式的转变,就必须在搞好优质服务方面,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提高全员服务意识,要教育员工充分认识搞好优质服务的重要性,对客户服务是保险从业人员的职责和义务,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二是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本领,不断学习管理知识、公关知识,提高服务艺术,提高办事效率;三是搞好防灾防损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保险财产损失;四是广泛深入地开展“四讲一服务”活动,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彻底改变官商作风,要把优质服务贯穿承保理赔始终。只有这样,才能扎扎实实地把转变增长方式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