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现在对建筑垃圾的处理大力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处理方针,究竟这三化的具体含义定义是什么估计很多人都是一知半解的,这篇文章将深入剖析建筑垃圾处理的“三化”原则。
首先为什么要实行建筑垃圾处理“三化”?(从影响我们生活最密切说起)
影响空气质量:建筑垃圾在堆放过程中,在温度、水分等作用下,某些有机物质发生分解,产生有害气体;一些腐败的垃圾散发出阵阵腥臭味,垃圾中的细菌、粉尘随风飘散,造成对空气的污染;少量可燃建筑垃圾在焚烧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的致癌物质,对空气造成二次污染。这也是现在雾霾的主要原因。
对水域的污染:建筑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发酵和雨水的淋溶、冲刷,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而渗滤出的污水,会造成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垃圾渗滤液内不仅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而且还含有大量金属和非金属污染物,水质成分很复杂。一旦饮用这种受污染的水,将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
生活困扰:城市建筑垃圾占用空间大,堆放杂乱无章,与城市整体形象极不协调,工程建设过程中未能及时转移的建筑垃圾往往成为城市的卫生死角。混有生活垃圾的城市建筑垃圾如不能进行适当的处理,一旦遇雨天,脏水污物四溢,恶臭难闻,往往成为细菌的滋生地。
建筑垃圾在生活中处理不当已经对我们的日程生活带来了困扰,在河南省郑州市曾阴因一小区建筑垃圾处理不当市民挂生活垃圾袋到栏杆上无声抗议示威。接下来我们看下建筑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三个原则:
“减量化”:第一要从工程设计、材料选用等源头上控制和减少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产生和排放数量;第二要加强工程施工过程的组织和监管,保证施工质量,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返工、维修、加固甚至重建工作;第三对施工现场产生的废料尽可能直接在施工现场利用,减少转移的建筑垃圾量;第四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扩大使用标准化的预制构配件、全面推广应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等;最后要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倡导整体浇筑、整体脱模,以减少施工期间建筑垃圾的产生。总结:“减量化”就是从源头上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资源化”:就是对建筑垃圾尽可能回收、再生利用,使其成为一种资源。我国对建筑垃圾处理和再生利用技术研究起步较晚,投入的人力、物力不足,虽然有一定的成果,但缺乏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能力,并且设备陈旧落后,与技术的全面推广还有很大的距离。因此要实现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必须从提高建筑垃圾的分选水平、处理能力、再生骨料的品质和质量的稳定性、加快再生混凝土及制品的产品开发、研发适用的施工工艺等技术环节入手,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此外,建筑垃圾的资源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各个层面,只有加强归口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合理组织协调,才能将建筑垃圾的产生、收集、堆放、再生、利用全过程管理落到实处。总结:现阶段国家的“资源化”就是利用移动式建筑垃圾处理破碎站对建筑垃圾破碎,生产再生骨料可重新加工成新的建材原料,例如我国河南盛天环保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和鹤壁盛泰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这两个企业建筑垃圾设备生产商都是郑州鼎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无害化”即在建筑垃圾处理过程中采取一定措施,使之不会对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建筑垃圾的综合管理利用水平较高,而我国建筑垃圾的综合管理利用起步晚,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的差距。要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提高建筑垃圾的利用率,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从法律、政策、管理、技术等多方面入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建筑垃圾综合管理利用的进程,才能科学、有效地解决我国的建筑垃圾问题,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总结:建筑垃圾“无害化”的实现建立在“资源化”基础上,建筑垃圾资源化了自然不存在有害的现象。
最后是我们国家没有提倡的,但是不得不说的“产业化”,只有“产业化”了才能提高建筑垃圾处理的效率和监管。
“产业化”即把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作为一个产业去培育发展。国外先进经验表明,要真正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而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形成产业并获得发展,必须要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将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推向市场,走市场化的运作路线,鼓励国内外投资经营者参与建筑垃圾处理和经营。而政府要从政策上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运用政策、价格、财税、奖励等多种手段,保证建筑垃圾处理企业有一定的收益,才能培育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另外对建筑垃圾资源化的产品,政府工程要首先带头使用,鼓励房地产商积极使用,提高建筑垃圾利用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才能推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产业化。“产业化”的典型生产商代表是郑州鼎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