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是构建上海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产业园区是承载上海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上海建设全球城市进程中,产业园区如何发展?
“退二进三”成效明显
经过多年发展,上海城市经济步入服务业主导的发展阶段。2012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占比达到60%,中心城“退二进三”成效明显。主要分布于郊区的工业用地规模偏大,2011年全市工业用地约761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30%以上,其中郊区工业用地高达670平方公里。
在空间分布上,上海工业用地布局比较分散。据1997年统计数据,全市大大小小的工业区块有208个。经梳理,在城市集中建设区规划内有104个,用地约368平方公里;在城市集中建设区内需要转型发展的零散工业用地约195平方公里;在城乡集中建设区外需要整治减量调整的约198平方公里工业用地。
产业园区的发展优势
从经济功能集聚要求和规模效应看,产业基地与产业园区建设对经济发展起到了支撑性、战略性的推动作用。张江微电子、安亭汽车、金山石油化工、宝山精品钢材、临港机械装备、长兴船舶港机形成了六大产业基地,是上海的支柱产业。各区县工业产业园区也成为地方重要的产业支撑。在产值分布上,六大产业基地及产业园区总产出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一半以上,地均产出也在全市地均平均值之上。
产业园区对于产业体系的快速集聚和培育形成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起步于1992年的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围绕集成电路、软件、生物医药的主导产业,众多科技型企业和研发机构的集聚,提供了大量的相关产业的就业岗位,吸引3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入驻,已成为全国排名第三的产业园区。
现阶段上海发展呈现出城市化与工业化并进的特点,产业园区的发展对推进城市建设具有促进作用。通过集中开发、集中供应、合理策划的运作方式,产业园区的发展为城市功能的培育、人口集聚、土地集约利用做出很大贡献。
向“上海智造”迈进
上海承担着国家城镇化、工业化及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要求,建设全球城市,依然需要保障必要的实体经济发展空间,确保一定的产业用地规模,并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推动传统制造业升级与转型,由“上海制造”迈向“上海智造”,实现对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控制能力与集成控制能力,推进城市工业用地的提效、减量、优化。
积极引导产业基地与产业园区的集中、集约发展,继续推进张江、临港等承载国家战略要求的重大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建设,推进新兴产业示范区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逐步调整与城市发展融合不够的传统产业园区建设模式,推进产业园区向产业社区发展,促进产城融合、产业融合,统筹园区、城区、校区和社区的协调发展,使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城市发展有机融合。如杨浦正积极打造围绕同济、复旦等高校形成以设计、咨询、服务为特点的知识型产业集聚区。
推动相对零散、低效、污染型产业的空间转型,用其腾出的土地、建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创意产业、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产业等,为创新经济以及未来领域的经济发展留有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