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在南昌从事室内环境治理的老潘又接到一个大单。在他看来,如今环保企业的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随着政府在环保方面的力度逐渐加大,人们环保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去年公司业务整整翻了一番。
环保行业迎来“春天”,得益于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强化节能减排,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目前,已有世界500强在内的不少企业大佬看中江西绿色产业,纷纷布局。
围绕“新常态下推动发展升级”,包括节能环保产业在内的我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还会越来越热、越做越旺。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到2015年底,我省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200亿元。2017年,全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比2012年翻一番以上。
环保生意好做了 企业大佬纷至沓来
2009年,老潘看中环保行业的前景,在南昌市创办了一家室内环境治理企业,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乎没有生意。而最近两年,公司的订单开始增多,业务量成倍数增长。
其实,不光是空气治理企业,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无论是从事垃圾处理与回收利用,还是主营水污染处理,相关企业普遍都表示生意比以前好做了,同时竞争也更激烈了。
江西金达莱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原本是深圳一家企业,2012年将总部迁至江西,公司迎来迅猛发展,订单和利润连年翻番。该公司董事长助理陶琨告诉记者,金达莱目前已完成华东交通大学、江西前湖迎宾馆等多个污水处理及回用工程项目,去年还配合我省百强中心镇建设,承接南昌、九江、上饶、宜春、景德镇等地的县乡镇农村污水处理。
记者从省发改委节能中心了解到,近年来我省节能环保产业一直保持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截至目前,全省专业节能环保企业共计1500余家,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13家,过亿元的企业近100家。
在去年11月举办的第三届世界低碳生态经济博览会上,我省低碳环保项目也成为签约大会的“香饽饽”。据省商务厅统计,江西共签约项目120个,总投资969.24亿元,项目集中在先进制造业、新能源、现代农业及文化创意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与此同时,世界500强法国电力集团也看中江西的新能源市场,其中国公司的首个能源项目落户抚州;方大集团筹划用4年时间,在江西投资200亿元建设2GW、80座以上的分布式太阳能光伏电站……
产业低碳化 赚了“金山”留住“青山”
作为中部欠发达省份,江西的低碳环保产业为何会做得如此风生水起?在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看来,这与我省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息息相关。“过去,江西经济弱,主要还是产业弱。”他说,近年来我省着力点放在新兴产业的布局上,既形成自己的核心产业竞争力,又把城市的碳排放强度降下来,就是要实现低碳产业支柱化。
2013年,江西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和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产业、先进装备制造、锂电及电动汽车、文化暨创意、绿色食品等,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当年,全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增加值2077.2亿元,增长12.2%,拉动工业增长4.4个百分点,贡献率达35.8%。
除了产业低碳化,把保护环境作为经济发展“底线”。拆烟囱、迁老厂、通过技术升级使现有产业低碳化、修缮水系、绿化植树……难得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一大批对自然条件要求较高的生物制药、电子芯片等高科技产业项目落户。
当年,南昌高新区放弃艾溪湖湿地的房地产和工业项目开发的收益,转而投资于湿地的生态保护,曾引起过争议。在采访中,记者询问:“今天看,建湿地公园究竟是赔了,还是赚了?”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连连表示:“赚了,赚大了!湿地公园建起来,园区生态改善了,这里成了风水宝地,商机也源源涌流,一大批高科技企业,包括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前来落户。高新区的经济增速年年都在30%以上。”
环保业产值今年要达1200亿元
事实上,产业形态“低碳化”已成为我省许多市县明确的转型方向。东乡县去年被国家能源局批准为全国四个APEC“低碳示范发展城镇”之一,引进了投资上百亿元的薄膜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永丰县是江南最大的石灰石富矿区。如今,清华、北大与这里结成校所企联盟,开发出适用于涂料、塑编等多行业的产品,市场价格由每吨800元提升到3000元,国内碳酸钙十强企业中永丰县有三家入围……
记者从省发改委获悉,今年,我省还将加强对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力争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达到47%和8%左右。同时在污染减排重点领域加快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到2015年底,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1200亿元。力争到2017年,全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比2012年翻一番以上。
去年底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上,省委书记强卫重申,凡是能评、环评不达标的项目,无论创造多少产值、多少就业、多少税收,一律不得引进;已有的污染项目,一定要督促加快节能环保改造,确保限期达标排放,否则坚决关停。
今年,我省还将严格实施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目标责任考核,减排重点考核污染物控制目标、责任书项目落实、监测监控体系建设运行等情况。力争2015年底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有效传输率达到75%,企业自行监测结果公布率达到80%,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结果公布率达到95%。
可以预见,通过积极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在先行先试中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我省必将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竞技场上演绎出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