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污染之都”到“示范城市”
- 2015-04-13
项目名称
实施单位
主管部门
实施内容
壮士断腕战污染
临汾市矿产资源丰富。据该市政府网站的消息显示,该市目前已探明的矿种有38余种,其中燃料矿产2种、金属矿产12种、非金属矿产24种,煤、铁、石膏、石灰岩、白云岩、膨润土、花岗石、大理石、油页岩、耐火粘土等在省内及全国均占重要地位,矿产资源综合优势度为0.73,在全省11个市中位居第二位。煤炭是全市第一大矿产资源,探明储量398亿吨,占全省的14%。其中乡宁为全国三大主焦煤基地之一,且煤层厚,埋藏浅,易开采。铁矿是临汾市第二大矿产资源,总储量4.2亿吨,其中磁铁矿储量为1.8亿吨,富矿比例高,占全省富矿的70%以上。大理石储量1.5亿立方米,石英石储量2000万吨,石膏的远景储量为234亿吨。
因为矿产资源储量丰富,临汾市被定位为工业主导城市。依托丰富的煤炭储量,临汾经济飞速发展,经济总量连续4年位居该省第二。然而,产业结构单一,过分依赖煤焦铁,加上高速增长过程中忽视了保护环境,临汾市环境日益恶化。同时,临汾市也是一个非法采矿极易泛滥的地区,洪洞矿难、襄汾溃坝,丰富的矿产资源留给临汾人的反而是更多的痛楚。临汾市曾被国外环保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污染地区”之一,一度被称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 国家环保局2006年发布的一份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结果也印证了临汾市陷入重污染境地的现实。该考核结果显示:全国509个县级以上被考核的城市中,有43个城市空气质量劣于三级,而临汾位列其中。而在此之前,临汾市已经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十大污染城市榜首。
面对群众埋怨、媒体曝光和严峻的环境形势,山西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到临汾市指导工作,鼓励临汾市再造碧水蓝天。历届临汾市委、市政府知耻后勇,变滑坡为爬坡,变压力为动力,根据临汾环境治理的严峻形势,采取了整体部署、部门联动、突出重点、严格执法等措施,围绕环境问题实施全面推进战略。
2008年,临汾市决定用3年时间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并将这项工作列为“市长工程”,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关停治理落后产能,强力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进汾河治理。
临汾陆续出台了一批相关政策文件,内容涵盖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同时,临汾先后组织实施了工业污染源达标、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重点流域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建设五大工程。
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临汾将环境准入作为重要手段,将环境管理作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将环评从建设项目层次扩大到规划和战略层次,从源头防治污染。临汾市提出,按照产业政策要求,严把建设项目入口关,严格落实污染物排放削减指标,总量控制、关小上大、淘汰落后,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合理规划工业园区。具体地,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采取先进技术工艺、不遵守建设规划等规定的项目,一律不准建设;对不能完成排污总量削减指标的县(市、区),实行“区域限批”。项目环评严格执行,规划环评同步跟进。据了解,临汾市在辖区7个重点县(市、区)先行开展了县级规划环评试点工作,并按照规划环评要求,环保部门严把项目准入关,严格控制新建项目污染物总量指标。对“三高一低”等污染严重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无法置换的项目,一律不准建设;对有关国家宏观调控的煤炭、焦炭、钢铁、电力、水泥等行业项目,严格准入;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等环境敏感区有影响的项目,严格限制;严禁在市区、开发区内建设非高新技术工业企业。
在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方面,临汾市制定了《临汾市重点工业企业集中治理工作方案》,对重点工业企业提出了明确的治理方案。焦化行业坚决淘汰落后,对保留下来的企业要限期全面完成消烟除尘及废水处理设施建设;冶炼行业不符合产业政策的炼铁高炉一律取缔,符合产业政策要求的要限期完善烟气脱硫除尘设施;电力行业要限期完成烟气脱硫治理;洗煤行业不符合产业政策的要坚决淘汰,符合产业政策的必须建设洗煤水闭路循环和防尘设施;化工、建材、造纸行业要限期完善烟尘、污水处理设施。
临汾市规定,对到期完不成治理任务的企业,不分行业,不论性质,不管大小,一律坚决关闭;对国家明令禁止的“土小”企业,发现一处,取缔一处。据统计,全市共投入1亿多元,安装在线自动监控设备239台(套),其中废水96台(套)、废气143台(套),重点企业全部实现在线监控。
坚决不要“带血的GDP”
临汾市委书记罗清宇介绍,临汾市安全事故频发,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事故是由于私采滥挖引起的。初步估算,从撤地设市以来到现在,临汾市因非法违法开采导致的大大小小事故已超过了100起,占整个矿山事故的70%以上。
为严厉打击非法违法采矿行为,临汾市近年来先后开展了打击非法违法采矿“风暴”行动、“春雷行动”、“风雷二号”等严厉打击非法违法采矿行为。2009年以来,山西临汾市国土资源局在全系统深入持续推进执法监察工作建设和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牢固树立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预防为主的意识,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责任追究制,重新进行“兵力”布置,使全市17个县(市、区)国土资源局从事执法监察和基层所人员的数量达到60%。此外,该市还实行分片包村、包矿,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监管体系,将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严厉打击非法违法采矿的同时,为切实改善环境质量,临汾市委、市政府态度坚决,明确提出宁可减少GDP,减少财政收入,也要坚决完成关闭和达标治理任务,绝不要“带血的GDP”。
临汾市先后下发了《关于印发临汾市焦化冶炼等重污染企业治理整顿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关于淘汰关闭焦化洗煤建材等重污染企业及设施的通知》,对列入淘汰关停计划的企业,采取停水、停电、停煤、停运、停贷等措施。
2008年,临汾市对41家焦化企业下达了焦炉煤气限期治理任务;2009年,对焦化、化工、建材、洗煤等19家企业下达了限期治理任务;2010年,临汾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烧结机烟气脱硫治理确保完成二氧化硫减排任务的通知》,召开了全市钢铁企业烧结机治理襄汾现场会,对所有钢铁企业实施了烧结机烟气脱硫治理。
“十一五”期间,临汾市累计取缔“土小”企业1056家,淘汰关闭746家有一定规模的落后污染企业及设施。该市焦化企业由2005年的118家减少到43家,钢铁企业由203家减少到36家。
相应地,从2006年到2011年,市区综合污染指数从4.18下降到1.698;二级以上天数从202天增加到339天;从2009年起,该市17个县(市、区)城区空气质量全部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在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的同时,临汾市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建立了市、县、企业三方联防联控体系,出台了《关于实行地表水跨界断面水质生态补偿机制的通知》,通过经济手段促进重点流域水质改善。
2010年,该市共扣缴生态补偿金3581万元,奖励950余万元,各级政府保护地表水的积极性高涨,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汾河临汾段化学需氧量、氨氮出境浓度比入境浓度分别下降44.3%和41.7%,已由过去的黑水河变成了景观河。
2011年12月,临汾市通过山西省省级环保模范城市验收,彻底抛掉了环境污染城市的“黑帽子”,跨入该省环保模范城市行列,实现了从“世界污染之都”向环保模范城市的历史跨越。
“环境提升年”再雷战鼓
2012年初,临汾市成功创建了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同时启动了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样本。
2014年,临汾市委三届五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把该年确定为“环境提升年”,计划对照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的目标,铁腕治理大气污染,疏堵结合治理水污染,全面加强环境安全,已经确定的项目有集中供热、供气改造等,计划推进市区天然气置换和26个“城中村”、80个“城郊村”的燃煤炉灶气化改造。
“环境提升年”活动开展以来,临汾市各县市区政府以及市直有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抽调专人负责,认真组织实施的“大气环境提升、水体质量提升、城乡清洁提升、生态治理提升和交通秩序提升”5个专项工程,开展的如火如荼、有声有色,并按序按时完成了既定的阶段性目标。
2014年10月24日,临汾市召开推进“环境提升年”活动曲沃现场会。来自会议的消息称,大气环境提升工作组组织开展了煤烟污染治理、道路扬尘治理、建筑施工工地扬尘治理、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治理、机动车尾气治理和油气治理6大治理工程。据了解,临汾市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582.3万平方米,新增供气用户26805户。其中创新建筑施工工地管理,提出“5个100%”标准要求,成为该省学习的榜样。该市共淘汰老旧机动车6767辆,提前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淘汰4000辆任务,完成了88座加油站和1座储油库油气治理任务。据山西省环境监测站提供的数据显示,1月至9月份,该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该省排名第三,市区二级以上天数为195天,同比增加85天,其中一级天数为31天,同比增加21天;PM10浓度为0.095毫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1%;PM2.5浓度为0.062毫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4%;各县市区二级以上天数均达到241天以上。
水体质量提升工作组组织实施了饮用水源地保护、地表水水质改善、工业水污染防治和农村水环境保护四方面工程。该市所有焦化企业已全面启动焦化废水处理设施提质改造工程,建立了该市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月报告制度和会商机制,将地表水跨界断面考核河流增加到13条,考核断面增加到了23个,在该省第一家实现跨界断面考核全覆盖。此外,汾西水管局已启动龙祠水源地泉源封闭工程。根据省环境监测站提供数据,今年1月至9月份,汾河临汾段出境断面与入境断面相比,主要污染物浓度化学需氧量下降8.23%,氨氮下降44.04%,该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
生态治理效果逐步凸显,结合创建省级园林城市,该市住建、园林、林业部门重点实施了“1333”工程。其中,建设一条生态带(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新增绿化面积18万平方米;建设三个综合生态公园,新增绿化面积43.6万平方米;开展三项提质工程(公园绿地、道路绿化和自建绿地),实施三项整治活动(公共绿地、自建绿地和黄土裸露)。截至目前,该市共完成“两山”(东西两山)造林22.84万亩,“两网”(水路两网)绿化1.2万亩,“两林”(干鲜两林)富民18.57万亩,“两区”(工矿景区)增绿2万亩。洪洞县打造出了2000米月季走廊和涧河南道路生态美化两个亮点;蒲县、乡宁县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已通过初验;安泽县绿化村镇道路18条,打造了乡村绿色长廊。
经过该市上下两年多来的艰苦奋战,汾河临汾城区段已从昔日的臭水沟变为临汾人民的“会客厅”。在汾河岸边,“一川清水,两岸锦绣”汾河新景,成为民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据有关专家测算,汾河公园为临汾增加绿地585.2公顷,水面267.8公顷,增加道路及活动场地207公顷,每日释放氧气196吨、消耗二氧化硫538公斤、吸收粉尘50吨。
2014年,临汾市区二级以上天数为240天,同比增加73天,6项环保约束性指标超额完成省定任务,市区天然气改造完成5万户,进入国家第三批12个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成为全省唯一一家入选的城市。
据了解,在2015年~2017年三年综合示范期内,临汾市将重点围绕产业低碳化、交通清洁化、建筑绿色化、服务集约化、主要污染物减量化和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化六大方面,重点实施百里汾河生态经济带工程、“蓝天白云”大气污染防治工程、低碳物流工程、绿色能源利用工程、节能减排能力提升工程五个重点示范工程,推动临汾进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快车道。
临汾市矿产资源丰富。据该市政府网站的消息显示,该市目前已探明的矿种有38余种,其中燃料矿产2种、金属矿产12种、非金属矿产24种,煤、铁、石膏、石灰岩、白云岩、膨润土、花岗石、大理石、油页岩、耐火粘土等在省内及全国均占重要地位,矿产资源综合优势度为0.73,在全省11个市中位居第二位。煤炭是全市第一大矿产资源,探明储量398亿吨,占全省的14%。其中乡宁为全国三大主焦煤基地之一,且煤层厚,埋藏浅,易开采。铁矿是临汾市第二大矿产资源,总储量4.2亿吨,其中磁铁矿储量为1.8亿吨,富矿比例高,占全省富矿的70%以上。大理石储量1.5亿立方米,石英石储量2000万吨,石膏的远景储量为234亿吨。
因为矿产资源储量丰富,临汾市被定位为工业主导城市。依托丰富的煤炭储量,临汾经济飞速发展,经济总量连续4年位居该省第二。然而,产业结构单一,过分依赖煤焦铁,加上高速增长过程中忽视了保护环境,临汾市环境日益恶化。同时,临汾市也是一个非法采矿极易泛滥的地区,洪洞矿难、襄汾溃坝,丰富的矿产资源留给临汾人的反而是更多的痛楚。临汾市曾被国外环保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污染地区”之一,一度被称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 国家环保局2006年发布的一份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结果也印证了临汾市陷入重污染境地的现实。该考核结果显示:全国509个县级以上被考核的城市中,有43个城市空气质量劣于三级,而临汾位列其中。而在此之前,临汾市已经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十大污染城市榜首。
面对群众埋怨、媒体曝光和严峻的环境形势,山西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到临汾市指导工作,鼓励临汾市再造碧水蓝天。历届临汾市委、市政府知耻后勇,变滑坡为爬坡,变压力为动力,根据临汾环境治理的严峻形势,采取了整体部署、部门联动、突出重点、严格执法等措施,围绕环境问题实施全面推进战略。
2008年,临汾市决定用3年时间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并将这项工作列为“市长工程”,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关停治理落后产能,强力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进汾河治理。
临汾陆续出台了一批相关政策文件,内容涵盖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同时,临汾先后组织实施了工业污染源达标、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重点流域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建设五大工程。
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临汾将环境准入作为重要手段,将环境管理作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将环评从建设项目层次扩大到规划和战略层次,从源头防治污染。临汾市提出,按照产业政策要求,严把建设项目入口关,严格落实污染物排放削减指标,总量控制、关小上大、淘汰落后,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合理规划工业园区。具体地,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采取先进技术工艺、不遵守建设规划等规定的项目,一律不准建设;对不能完成排污总量削减指标的县(市、区),实行“区域限批”。项目环评严格执行,规划环评同步跟进。据了解,临汾市在辖区7个重点县(市、区)先行开展了县级规划环评试点工作,并按照规划环评要求,环保部门严把项目准入关,严格控制新建项目污染物总量指标。对“三高一低”等污染严重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无法置换的项目,一律不准建设;对有关国家宏观调控的煤炭、焦炭、钢铁、电力、水泥等行业项目,严格准入;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等环境敏感区有影响的项目,严格限制;严禁在市区、开发区内建设非高新技术工业企业。
在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方面,临汾市制定了《临汾市重点工业企业集中治理工作方案》,对重点工业企业提出了明确的治理方案。焦化行业坚决淘汰落后,对保留下来的企业要限期全面完成消烟除尘及废水处理设施建设;冶炼行业不符合产业政策的炼铁高炉一律取缔,符合产业政策要求的要限期完善烟气脱硫除尘设施;电力行业要限期完成烟气脱硫治理;洗煤行业不符合产业政策的要坚决淘汰,符合产业政策的必须建设洗煤水闭路循环和防尘设施;化工、建材、造纸行业要限期完善烟尘、污水处理设施。
临汾市规定,对到期完不成治理任务的企业,不分行业,不论性质,不管大小,一律坚决关闭;对国家明令禁止的“土小”企业,发现一处,取缔一处。据统计,全市共投入1亿多元,安装在线自动监控设备239台(套),其中废水96台(套)、废气143台(套),重点企业全部实现在线监控。
坚决不要“带血的GDP”
临汾市委书记罗清宇介绍,临汾市安全事故频发,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事故是由于私采滥挖引起的。初步估算,从撤地设市以来到现在,临汾市因非法违法开采导致的大大小小事故已超过了100起,占整个矿山事故的70%以上。
为严厉打击非法违法采矿行为,临汾市近年来先后开展了打击非法违法采矿“风暴”行动、“春雷行动”、“风雷二号”等严厉打击非法违法采矿行为。2009年以来,山西临汾市国土资源局在全系统深入持续推进执法监察工作建设和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牢固树立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预防为主的意识,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责任追究制,重新进行“兵力”布置,使全市17个县(市、区)国土资源局从事执法监察和基层所人员的数量达到60%。此外,该市还实行分片包村、包矿,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监管体系,将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严厉打击非法违法采矿的同时,为切实改善环境质量,临汾市委、市政府态度坚决,明确提出宁可减少GDP,减少财政收入,也要坚决完成关闭和达标治理任务,绝不要“带血的GDP”。
临汾市先后下发了《关于印发临汾市焦化冶炼等重污染企业治理整顿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关于淘汰关闭焦化洗煤建材等重污染企业及设施的通知》,对列入淘汰关停计划的企业,采取停水、停电、停煤、停运、停贷等措施。
2008年,临汾市对41家焦化企业下达了焦炉煤气限期治理任务;2009年,对焦化、化工、建材、洗煤等19家企业下达了限期治理任务;2010年,临汾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烧结机烟气脱硫治理确保完成二氧化硫减排任务的通知》,召开了全市钢铁企业烧结机治理襄汾现场会,对所有钢铁企业实施了烧结机烟气脱硫治理。
“十一五”期间,临汾市累计取缔“土小”企业1056家,淘汰关闭746家有一定规模的落后污染企业及设施。该市焦化企业由2005年的118家减少到43家,钢铁企业由203家减少到36家。
相应地,从2006年到2011年,市区综合污染指数从4.18下降到1.698;二级以上天数从202天增加到339天;从2009年起,该市17个县(市、区)城区空气质量全部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在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的同时,临汾市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建立了市、县、企业三方联防联控体系,出台了《关于实行地表水跨界断面水质生态补偿机制的通知》,通过经济手段促进重点流域水质改善。
2010年,该市共扣缴生态补偿金3581万元,奖励950余万元,各级政府保护地表水的积极性高涨,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汾河临汾段化学需氧量、氨氮出境浓度比入境浓度分别下降44.3%和41.7%,已由过去的黑水河变成了景观河。
2011年12月,临汾市通过山西省省级环保模范城市验收,彻底抛掉了环境污染城市的“黑帽子”,跨入该省环保模范城市行列,实现了从“世界污染之都”向环保模范城市的历史跨越。
“环境提升年”再雷战鼓
2012年初,临汾市成功创建了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同时启动了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样本。
2014年,临汾市委三届五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把该年确定为“环境提升年”,计划对照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的目标,铁腕治理大气污染,疏堵结合治理水污染,全面加强环境安全,已经确定的项目有集中供热、供气改造等,计划推进市区天然气置换和26个“城中村”、80个“城郊村”的燃煤炉灶气化改造。
“环境提升年”活动开展以来,临汾市各县市区政府以及市直有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抽调专人负责,认真组织实施的“大气环境提升、水体质量提升、城乡清洁提升、生态治理提升和交通秩序提升”5个专项工程,开展的如火如荼、有声有色,并按序按时完成了既定的阶段性目标。
2014年10月24日,临汾市召开推进“环境提升年”活动曲沃现场会。来自会议的消息称,大气环境提升工作组组织开展了煤烟污染治理、道路扬尘治理、建筑施工工地扬尘治理、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治理、机动车尾气治理和油气治理6大治理工程。据了解,临汾市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582.3万平方米,新增供气用户26805户。其中创新建筑施工工地管理,提出“5个100%”标准要求,成为该省学习的榜样。该市共淘汰老旧机动车6767辆,提前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淘汰4000辆任务,完成了88座加油站和1座储油库油气治理任务。据山西省环境监测站提供的数据显示,1月至9月份,该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该省排名第三,市区二级以上天数为195天,同比增加85天,其中一级天数为31天,同比增加21天;PM10浓度为0.095毫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1%;PM2.5浓度为0.062毫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4%;各县市区二级以上天数均达到241天以上。
水体质量提升工作组组织实施了饮用水源地保护、地表水水质改善、工业水污染防治和农村水环境保护四方面工程。该市所有焦化企业已全面启动焦化废水处理设施提质改造工程,建立了该市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月报告制度和会商机制,将地表水跨界断面考核河流增加到13条,考核断面增加到了23个,在该省第一家实现跨界断面考核全覆盖。此外,汾西水管局已启动龙祠水源地泉源封闭工程。根据省环境监测站提供数据,今年1月至9月份,汾河临汾段出境断面与入境断面相比,主要污染物浓度化学需氧量下降8.23%,氨氮下降44.04%,该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
生态治理效果逐步凸显,结合创建省级园林城市,该市住建、园林、林业部门重点实施了“1333”工程。其中,建设一条生态带(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新增绿化面积18万平方米;建设三个综合生态公园,新增绿化面积43.6万平方米;开展三项提质工程(公园绿地、道路绿化和自建绿地),实施三项整治活动(公共绿地、自建绿地和黄土裸露)。截至目前,该市共完成“两山”(东西两山)造林22.84万亩,“两网”(水路两网)绿化1.2万亩,“两林”(干鲜两林)富民18.57万亩,“两区”(工矿景区)增绿2万亩。洪洞县打造出了2000米月季走廊和涧河南道路生态美化两个亮点;蒲县、乡宁县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已通过初验;安泽县绿化村镇道路18条,打造了乡村绿色长廊。
经过该市上下两年多来的艰苦奋战,汾河临汾城区段已从昔日的臭水沟变为临汾人民的“会客厅”。在汾河岸边,“一川清水,两岸锦绣”汾河新景,成为民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据有关专家测算,汾河公园为临汾增加绿地585.2公顷,水面267.8公顷,增加道路及活动场地207公顷,每日释放氧气196吨、消耗二氧化硫538公斤、吸收粉尘50吨。
2014年,临汾市区二级以上天数为240天,同比增加73天,6项环保约束性指标超额完成省定任务,市区天然气改造完成5万户,进入国家第三批12个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成为全省唯一一家入选的城市。
据了解,在2015年~2017年三年综合示范期内,临汾市将重点围绕产业低碳化、交通清洁化、建筑绿色化、服务集约化、主要污染物减量化和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化六大方面,重点实施百里汾河生态经济带工程、“蓝天白云”大气污染防治工程、低碳物流工程、绿色能源利用工程、节能减排能力提升工程五个重点示范工程,推动临汾进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快车道。
建设周期
资金来源
政策支持
2014年,临汾市成功获批国家第三批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山西省财政近日将首批节能减排示范城市中央资金2亿元奖励下达给了临汾。而在之前,临汾市曾被国外环保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污染地区”之一,一度被称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山西临汾市是如何从“污染之都”转变为节能减排“示范城市”呢?
技术特色描述
实施效果技术认证和获得荣誉
- 推荐阅读
- 重点污染物排放超标...
- 区域限批是指一个地区若超过国家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国家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省级以上环保部门有权暂停这一地
- 发稿时间:
- 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
- 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其污染物排放浓度不得超过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排放标准;排放重点大气污染物的,不得超过总量控制指标。 第
- 发稿时间:
- 到2020年力争全国地...
- 在烟粉尘和VOCs之外,总氮、总磷这两种总量控制新指标也值得关注。实际上,在十二五环保规划里面,国家已经提出,在已富营养化的
- 发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