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设备管理维修对于技术性要求很高,维修人员一方面应当掌握扎实的制冷系统知识,另一方面也要具备足够的电子、电气知识。在制冷设备管理维修过程中,容易出现多种安全问题,不科学、非专业的检修,非但无法解决问题,还容易带来另外的隐患,这是必须加以避免的。
一、管路焊接工作原理
制冷系统里面的物质以铜、铝合金材料为主,铝连接位置采取氩弧焊、铜连接位置采取气焊,最常使用的是低磷铜焊条与含银量10%铜焊条,并且同时应用助焊剂。
(一)应用管接头焊法时,连接头须加扩管,被扩管内径较插入管内径单边大0.5mm,深度较外管径大10倍。若是在连接时不采取扩管法,也可以添加套管,套管内径一般较插入管外径大0.2mm,套进深度是插入管直径的3或4倍,插入深度是管外径1.2倍。焊接时需有效去除内壁污物,然后涂抹助焊剂,助焊剂涂抹应当适量,防止过多时进入管中。接下来点燃焊枪、调整焊焰,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加热,保证焊管温度合格。同时应当加热焊丝,等到焊丝熔化后予以焊接。焊接完成时要做充压试验,确保不出现渗漏。
(二)焊接毛细管和过滤器时,毛细管和过滤器插入深度需与标准相符,过深过浅均无法达到良好焊接效果,如果太深,毛细管入口容易出现堵塞,如果太浅则会让毛细管增大阻力。
二、管路检测
(一)管路检测的第一个方法是声响检测,此方法实用性很强。若系统里面制冷剂压力、温度超标时,系统泄漏位置必然发出微弱的响声,技术人员完全可以根据响声部位、响声大小判断泄漏情况。
(二)目测检漏的方法也很方便。在制冷装置的某些位置,如果出现滴油、渗油、油迹等问题时,则完全可以断定此位置出现管路泄漏。因为制冷系统属于一个密闭整体,制冷剂同冷冻油存在互溶性,所以制冷剂泄漏时,发生滴油、渗油、油迹等问题是必然的,当看到这些现象时,也可以采取其他辅助办法加以检漏,以使判定位置更准。
(三)浓肥皂水的泄漏检测方法有效性更强,此办法特别适用于维修过程中使用。检测时先把肥皂制成薄片,放到热水里面,通过不断搅拌促进其快速融化,等到肥皂水冷却后变为稠状黄色溶液时备用。在检漏之前,可以在管路里面预先充入一定量压缩空气,使压力值较系统平常工作状态高出0.1至0.2兆帕,把被检位置处理清洁,使用干净纱布或者是泡沫塑料蘸透肥皂水,四面均匀涂抹于检漏位置,等待数分钟同时认真观察,如果被检位置有气泡溢出,则说明存在泄漏问题,此时应当做好标志,并继续检测其余部位。所有位置都检查完成后,再对标记出来的漏点进行修复。
三、管路保压与抽真空
将检出的漏点修复完成后,须充入较系统正常工作状态高出0.2兆帕的压缩空气,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充入纯氮气,并使之保压24个小时,确定系统无漏点后再恢复到正常压力状态。在使用压缩空气保压过程中,因为管路内外有温度差,因此前6小时允许压力下降,后18小时则禁止再进行降压。
为了让最后的维修得到成功,制冷系统完成24小时的气密性试验之后,一定要进行一次彻底的真空抽取。第一,由于应用压缩机自身实现抽真空通常无法达到理想效果,所以最理想的抽真空装置是半封闭型压缩机。第二,全封闭型压缩机抽真空效果对于小型封闭制冷系统,以干燥抽空法为主,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所列:将真空泵同制冷系统所有通道联系起来,开动压缩机,压缩机运转3小时停止,让压缩机的温度达到外壳60-85摄氏度,启动真空泵进行4小时连续抽空,利用红外线灯加热冷凝器(注意温度不宜超过65摄氏度,防止造成箱体损坏)。
四、添加制冷剂
制冷系统完成抽真空之后,就能够将制冷剂置入其中。把制冷剂添入其中的办法很多,最常使用的办法是低压吸入,此方法不但适用于首次系统填充,同样适用于制冷剂添加工作。吸入法主要须应用到压缩机运转来完成,添充时吸入的主要是freon(氟利昂)蒸汽,当然充进液体也是被允许的,但是充进液体时需要注意开启阀门不宜过大,以避免液体快速注入压缩机内,出现液击问题。添加制冷剂时,要注意观察电流表读数,读数达到额定标准即可,坚决禁止读数超出。填充制冷剂时还须注意另外两个问题:
(一)应当掌握添加制冷剂的最佳数量,避免过注时引发液击,另外,过注还会使得蒸发器里面的液体无法有效蒸发,仍旧会为压缩机以液态形式吸回,同样无法达到良好的制冷效果。如果注入量太少,蒸发器得不到有效利用,制冷能力肯定会下降。实践结果显示,填加制冷剂的数量要较额定最大容量稍少一些为好。
(二)禁止在制冷系统里面加入甲醇。在维修时,很容易因为操作失误而造成系统内水分过多,这样就会产生冻堵问题,技术人员向系统里面加入防冻甲醇是很容易被使用的方法,但是却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出现腐蚀;出现镀铜;降低干燥剂使用效果;绝缘材料醇解;压缩机损毁等。比较合理的抗冻手段是采取足够数量的优质干燥器脱水法,或者直接以氮气进行充放。
总结
制冷设备管理维修依赖于科学与工艺技术,我们的工作人员在平常的维修管理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在管路焊接、管路抽空、管路检漏与充灌制冷剂等项操作上提高技术含量,同时对多发故障加以理论详解,从而达到维修工作的实用性、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