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面淘汰破坏大气臭氧层化学物质CFC/哈龙总结大会暨国际研讨会于2007年7月1日在江苏省常熟市召开。国家环保总局张力军副局长,江苏省副省长仇和出席了大会。此外,还有来自世界银行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可持续发展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以及美国、德国、意大利、瑞典等国家的代表共200多人参加了会议。大会总结了中国保护臭氧层取得的成绩和经验,针对我国后续履约形势和挑战进行了热烈讨论。
今年是《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结二十周年。作为在发展中国家中消耗臭氧层物质最大的生产和消费国,从2007年7月1日起,除必要用途外,我国全面停止了全氯氟烃(CFCs)和哈龙的生产和进口,提前两年半完成履约目标,兑现了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这也成为中国向《蒙特利尔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缔结二十周年的献礼。
会议上,张力军副局长发表了讲话,对中国过去16年的履约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同时也介绍了我国履约工作的经验,指出了目前还存在的不足。他介绍说,截至今年7月,中国成功淘汰了约10万吨CFCs生产和消费,淘汰了约8万吨哈龙生产和消费,分别约占第五条款国家总量的90%和50%;与CFCs和哈龙相关的8个行业发布了消耗臭氧层物质生产和使用禁令。此外,中国已基本解决了甲烷氯化物生产中副产的四氯化碳的处置问题;甲基溴的淘汰正在稳步推进。随着履约工作的不断推进,中国成功地构架了履行“议定书”的管理框架,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地方监管能力逐步加强,公众对保护臭氧层的认知度越来越高,在各国际组织、国内各部门、协会、企业之间形成了广泛的保护臭氧层的合作伙伴关系。
中国取得的成绩,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以及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之所以取得这些成绩,归结于以下几方面:一是“议定书”较好地体现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二是国家制定了一个完整的实施方案,即《中国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国家方案》;三是采取了分行业淘汰的多边基金项目实施方式;四是淘汰活动和产业发展相结合;五是部门间良好的协调合作;六是国际社会提供了大量支持。
在分析履约工作当前形势时,张力军也明确指出了我国当前存在的不足。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今后的工作仍然面临很多挑战,如药用气雾剂的CFCs替代、农业甲基溴的替代、CFCs和哈龙的回收、打击非法行为以及HCFC淘汰等问题,履约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提高保护臭氧层的意识;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地方履约能力建设,提高执法水平;目前我们对甲基溴、药用气雾剂和HCFC的替代研究还非常落后,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所以,要持续加大国家对替代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和推动企业积极开展替代技术研究;与此同时,还要重点做好HCFC淘汰的准备工作,并继续加强国际合作。
张力军强调说,保护臭氧层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对于今后“议定书”的有效执行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将以积极、务实、负责的态度继续有效地履行《蒙特利尔议定书》,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大力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推动“议定书”更有效地实施贡献力量。
来自国际组织以及双边国家的代表在大会上向中国取得的巨大履约成果表示了祝贺,并希望中国再接再厉,在HCFC的淘汰工作中再创辉煌。此外,国家环保总局联合世界银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向在破坏大气臭氧层化学物质淘汰中做出重大贡献的2个相关行业主管部门,3个行业协会和19个企业颁发了贡献奖。
大会期间,与会代表还现场观看了常熟三爱富氟化工有限公司CFCs生产设备销毁的全过程,共同见证了中国全面停止CFCs生产的历史时刻。
来源:制冷工业协会